首页| 要闻 | 图片 | 评论 | 中心组学习 | 文化大讲堂 | 部门 | 基层 | 企业 | 领导论述 | 专家解读 | 重要文章 | 工作简报 | 活动指导|“8337”发展思路|书记邮箱
敢闯敢试 启动富民强区活力 敢想敢为 激活转型发展动力
日期:2013-10-22       来源: 康巴什新区党工委宣传部     【字体: 】 【颜色:黑色 红色 灰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种要素加快流动配置的大背景,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挑战,如何突破自身瓶颈,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活力?是我们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改革:激发市场“新活力”

  注重相互协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为发展松绑铺路

  这是一条看似普通的新闻——

  “原以为上班时间才能办理,因为下午2点要去外地,就过来碰碰运气。没想到45分钟就给我办好了,一点也没耽误事”。

  7月15日,在乌兰浩特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刚刚办好营业执照的张莉赞不绝口。

  今年,该中心对于正常工作时间内尚未办结的紧急事项和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提供延时服务,进厅所有项目的审批时限都在原法定审批时限内至少压缩40%。

  “润物细无声”的改革,已在广阔的内蒙古大地上全面展开。

  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进入“攻坚期”。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就是,社会转型势不可挡,利益关系多样,价值理念多元,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各类矛盾更加凸显。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部署,用足用好国务院《意见》赋予我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我区来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解决来自市场、投资、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仅仅依靠投资和单纯资源显然已经不够。

  从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到推动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改革,再到加快棚户区改革,我区改革更加注重相互协同、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进一步为发展松绑铺路,各地正在进行新的嬗变。

  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发改委将其确定为改革联系点的契机,围绕“转型、民生、公正、活力”深化改革,逐步放开户籍限制,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同城待遇,吸纳外来人口就业创业。

  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共识正在形成,力量正在凝聚。

  “我区改革的重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说,各级政府要勇于在自己身上“动刀子”,把可以由市场办的交给市场,把可以由社会组织办的交给社会组织,把应该由政府办的办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停顿和倒退没有有出路,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绕过“浅滩暗礁”,让发展活力奔流不息。

  开放:开启跨越“新航程”

  顺势而上、借梯上楼、借力而为,撬动大投资大发展

  5月25日,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首届内蒙古?广东科技合作活动周拉开蒙粤两地合作共赢的大幕。

  首度携手结出丰硕果实:218项全方位合作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3630.89亿元,包括54项框架合作协议和164项具体项目合作协议。

  双方的约定掷地有声:充分发挥和利用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的优势资源和平台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内蒙古与珠三角地区之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构建两地大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的战略发展格局。

  眼下,“开放”成为全区各地热议的一个词汇。一个地方的发展绝不能坐井观天,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睁大眼睛看中国、看世界。

  我区毗邻八省、横跨三北,是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北连接大西北的经济通道。北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有满洲里、二连等19个陆路口岸。这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开放是一种发展方式,更是一种姿态、一种胆识、一种气度。全局之中定方位,矛盾之中寻出路,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打好开放牌,需要顺势而上、引水行舟。

  鄂尔多斯等地,主动融入呼包银经济带和蒙陕宁国家能源“金三角”,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加强战略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构建大物流体系,促进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各边境盟市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口岸环境,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向俄蒙开放战略升级。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利用本地资源到利用全球资源,我区开放的层次与水平不断提升。

  “对内开放,要重点深化同周边省区的合作,加强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横向联合,深度融入全国发展大局。”

  “对外开放,要以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为目标,大力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充分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加快构建面向北方、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打好开放牌,需要借梯上楼、借力而为。

  借“财”力,招大引强。

  我区以前的发展主要是以资源、煤炭、有色金属、农牧业原料等为主,技术含量高、科技服务型产业、制造业等公司少,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10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87家。

  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田震称,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来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加大引资总量,提升项目质量。

  通过大开放的平台,众多国内重点企业落子内蒙古,大型境外企业纷至沓来。今年以来,我区共引起国内(区外)到位资金1665亿元,增长46.2%,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25%。

  借“物”力,加快升级。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并非简单复制、遍地开花,而是因地制宜、择商选资。

  “要坚持高标准落项目,大力引进支撑性强、环保水平高、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决不搞低水平建设。”呼伦贝尔市委常委、满洲里市委书记王伟语气坚定。

  打好开放牌,需要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开放不仅是取长补短、借鸡生蛋、借脑发展,更是以市场为杠杆,促进公开、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内蒙古社科院专家坦言。

  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便利优美的生活环境,形成爱商、尊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才能让客商安心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发展。

  创新:缔造发展“芯动力”

  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体系、打造人才洼地,奏响创新组曲

  偏居西部一隅的包头稀土高新区,创新正成为这片热土上最活跃的“因子”。

  连建宇及其团队生产的医用稀土永磁核磁共振仪,一举打破国外磁共振设备垄断市场的局面;在北方股份,科技创新让“包头智造”矿用车跑遍57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市场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二,并抢占国内八成市场份额……

  作为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包头稀土高新区在创新的道路上衔枚疾进,以先声夺人之势抢占发展制高点。

  依靠创新,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我区发展向创新创业、内生增长型转变,成为决策者的谋略方向、施政目标。

  我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徘徊在33%左右,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科技的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领先优势学科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匮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无论是“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无中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秉荣说。

  组建新型研发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组建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于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

  优化生产力促进体系。2014年底前要在全区县域普遍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生产力中心的作用,在每一个旗县培育至少一个民营特色主导产业。

  构建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在我区中、东、西部选择试点地区进行农村牧区信息服务直通车工程示范,逐步在全区推广。

  布局科技特色园区体系。鼓励各盟市、旗县培育自治区级(国家级)特色园区,全面推动特色园区的升级。

  拓展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各类专业孵化器,加强与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和服务机构的合作,承接科技成果的转移。

  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培育专利信息利用试点企业。

  “创新除了要有平台,更离不开人才”。张永军称,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同样是最具创新能力的人才聚集地。

  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我区人才工作逐步清晰了以“草原英才”工程为统领,推进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平台、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三大平台和十项“百人计划”的工作重点。

  目前,全区培养了自治区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96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个。

  在“草原英才”工程的带动下,12个盟市出台配套政策近40项,形成了上下贯通、多位一体、有效集成的人才政策体系。

  内蒙古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强这样描述今后的发展目标:提升10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培训基地,扶持和建成100个左右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织1000名左右“草原英才”等科技人才,组团队、搭平台、下基层,吸引和帮扶1万名左右大学生在各类科技载体中就业、创业。

  以创新驱动支撑发展、引领转型,正划出内蒙古科学发展的坚定路径。

  改革、开放、创新,一股强大的内生动力正在孕育生发。

  突破、拓展、提升,内蒙古前进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步一个脚印,一环一环紧扣,坚定地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内蒙古大地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主办:中共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工作委员会 电话:0477-8599810 传真:0477-8594000
E-Mail:kbsweb@ordos.gov.cn 技术支持: 0477-8107283
蒙ICP备11002510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 真彩32位浏览